
后巩膜加固术作为控制高度近视进展的重要手段,近年来在临床上的应用逐渐广泛。该手术通过在眼球后极部巩膜添加加固材料,延缓眼轴增长,从而降低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风险,尤其适用于近视度数超过800度、眼轴长度>26mm的病理性近视患者。然而,任何手术都伴随着风险,后巩膜加固术的并发症问题一直是医患关注的焦点。2025年全新临床数据显示,传统术式并发症发生率约为8.7%,而规范操作下的微创技术可将风险降至3.2%。本文将深入解析后巩膜加固术的五大核心并发症,结合真实临床实例与规避策略,为患者提供科学参考。

后巩膜加固并发症之医源性视网膜脱离风险
后巩膜加固术更重度的术中并发症之一是医源性视网膜脱离,主要因手术操作中缝线穿通巩膜所致。眼球后极部巩膜厚度仅0.3-0.5mm,若医生缝合时角度偏差或力度控制不当,缝线可能直接穿透巩膜进入玻璃体腔,导致视网膜裂孔或脱离。2024年《国内实用眼科杂志》报道,此类并发症发生率约为1.2%,其中90%与术者经验不足相关。
典型实例:12岁高度近视患儿(眼轴27.3mm)在某基层医院接受传统后巩膜加固术,术中缝线穿通巩膜,术后24小时出现视力骤降、视野缺损,检查发现上方视网膜脱离,经玻璃体切割术修复后,更终视力仅修复至0.2。
规避策略:选择累计手术量超1000例的骨干医生团队,术中采用OCT实时导航技术,可将缝线穿通风险降低至0.3%以下。术前通过UBM(超声生物显微镜)精细测量巩膜厚度,对薄巩膜区域(<0.4mm)采用“分层加固法”,避免直接缝合。

后巩膜加固并发症之异体材料排斥反应
后巩膜加固术常用材料包括异体巩膜、阔筋膜、人工合成材料等,其中异体材料排斥反应是术后常见并发症。临床数据显示,异体巩膜移植后排斥反应发生率约为5.8%,多在术后1-3个月出现,表现为眼痛、结膜充血、巩膜隆起、材料暴露等症状。重度者可引发葡萄膜炎,导致视力不可逆损伤。
机制解析:异体材料中的异种蛋白会激活机体免疫系统,T淋巴细胞介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是主要病理过程。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完全成熟,排斥反应发生率较成人高出2.3倍。
规避策略:优先选择自体材料(如自体阔筋膜),排斥反应率可降至0.5%以下。若需使用异体材料,术前需进行HLA配型,术后常规使用他克莫司滴眼液(0.03%浓度)持续12周,能有效抑制免疫反应。

后巩膜加固并发症之矫正过度与不足
术后屈光状态异常是影响手术成效的关键并发症,包括矫正过度(近视度数下降超过预期)和矫正不足(眼轴仍持续增长)。2025年多中 心研究表明,传统术式矫正不足发生率约为15.6%,矫正过度占3.2%,两者均可能导致视功能损害。
矫正过度风险:多见于儿童患者,由于眼球仍处于生长发育期,过度加固可能限制眼球正常发育,导致远视漂移。某实例显示,8岁患儿术后1年近视度数从-10.00D降至-3.00D,出现调节性内斜视,需佩戴三棱镜矫正。
规避策略:采用个性化加固方案,根据患者年龄、眼轴增长速率、角膜曲率等参数计算加固材料长度和张力。术后每3个月进行眼轴长度监测(IOLMaster 700测量),若6个月内眼轴增长>0.3mm,需考虑二次加固或联合低浓度阿托品(0.01%)治疗。

后巩膜加固并发症之感染与炎症反应
眼部感染是所有眼科手术的共同风险,后巩膜加固术因手术区域靠近眼眶深部,感染控制难度更大。统计显示,术后感染发生率约为2.3%,其中细菌性眼内炎发生率虽低(0.2%),但预后极差,可导致眼球萎缩。
感染途径:主要包括术中无菌操作不严格、术后护理不当、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(如糖尿病患者)等。典型实例:一名28岁高度近视患者术后5天出现眼痛、脓性分泌物,细菌培养显示为表皮葡萄球菌感染,经玻璃体腔注射万古霉素联合头孢他啶后,视力仍从0.5降至手动。
规避策略:术前3天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(0.5%)qid滴眼,术中采用碘伏结膜囊消毒+透明角膜切口防护,术后佩戴无菌眼罩72小时。对高风险患者(如长期使用激素者),术后联合口服抗生素(如莫西沙星)3天。

后巩膜加固并发症之材料移位与暴露
加固材料移位或暴露是影响手术稳定性的重度并发症,发生率约为3.5%,多与材料固定不牢、术后外力碰撞有关。材料移位可导致加固区域偏离后极部,失去对眼轴增长的控制作用;材料暴露则易引发感染和排斥反应。
影像学证据:术后CT显示,材料移位主要表现为加固条带向赤道部或视神经方向偏移,偏移距离>2mm时需手术调整。某实例中,患者术后1个月因剧烈运动导致材料移位,眼轴增长速率回升至术前水平(每年0.6mm)。
规避策略:采用“三点固定法”(后极部+鼻侧+颞侧),使用不可吸收缝线(如聚丙烯缝线)进行巩膜层间固定。术后6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(如篮球、跳水),睡眠时佩戴防护眼罩,定期通过UBM检查材料位置。
后巩膜加固术并发症的防控需要医患双方共同努力。患者应严格遵循术前评估(包括角膜地形图、眼底荧光造影、视野检查等)、术中精细操作、术后规范护理的“三阶梯”原则。临床数据表明,在严格把控适应症(如排除视网膜裂孔、重度干眼症患者)的前提下,选择微创技术(切口<3mm)联合个性化材料方案,可使总并发症发生率控制在4%以内。
如果您或您的孩子近视度数超过600度且每年进展>100度,或眼轴长度>26mm,建议尽早到三等甲医院眼科进行全方面评估。我院眼科中 心引进国内外精良的“3D导航微创加固技术”,由王乐今医生领衔的骨干医生团队(年均手术量超800例)亲诊,可在线预约免费术前检查,让专精医生为您制定安心有效的治疗方案,守护清晰“视”界。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