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成人全身发黄及眼睛发黄的现象,医学上称为黄疸,这通常是由于体内胆红素水平升高所引起的。胆红素是一种由红细胞分解产生的黄色色素,正常情况下,肝脏会将其代谢并排出体外。当肝脏、胆道或生命液系统出现问题时,胆红素的代谢和排泄会受到影响,导致黄疸的发生。
黄疸的出现可能与多种疾病相关,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导致全身和眼睛发黄的疾病:

1. 肝炎:肝炎是肝脏的炎症,常见的有病毒性肝炎(如甲型、乙型、丙型肝炎)和酒精性肝炎。肝炎会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,导致胆红素无法有效代谢,从而引发黄疸。肝炎的其他症状包括乏力、食欲减退、恶心和腹痛。
2. 肝硬化:肝硬化是肝脏长期受损后形成的瘢痕组织,通常是由长期饮酒、肝炎或脂肪肝引起的。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下降,胆红素代谢障碍,导致黄疸的出现。此外,肝硬化患者还可能出现腹水、食管静脉曲张等并发症。
3. 胆道阻塞:胆道阻塞是指胆管被结石、肿物或炎症等因素阻塞,导致胆汁无法正常排出。胆道阻塞会引起胆红素在体内积聚,从而导致黄疸。患者可能伴有腹痛、发热和皮肤瘙痒等症状。
4. 溶血性贫血:溶血性贫血是指红细胞在体内过快地被破坏,导致胆红素生成增加。常见的原因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、遗传性疾病(如镰形细胞贫血)和某些感染。患者可能会感到乏力、心悸和皮肤发黄。

5. 肝癌:肝癌是一种恶性肿物,通常发生在已有肝病(如肝炎或肝硬化)的患者中。肝癌会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,导致胆红素代谢障碍,进而引起黄疸。其他症状可能包括体重减轻、食欲不振和腹痛。
除了上述疾病,某些药物的副作用也可能导致黄疸。某些抗菌素、镇痛药和化疗药物等可能对肝脏造成损害,影响胆红素的代谢。因此,在服用药物时,患者应遵循医生的指导,定期监测肝功能。
黄疸的症状不仅仅是皮肤和眼睛发黄,患者还可能会出现以下表现:

- 尿色加深:由于胆红素通过尿液排出,黄疸患者的尿液颜色可能变得较深,呈茶色或黄褐色。
- 粪便颜色变浅:由于胆汁无法正常排出,患者的粪便颜色可能会变得较浅,呈灰白色。

- 皮肤瘙痒:胆红素在体内积聚可能导致皮肤瘙痒,给患者带来不适。
针对黄疸的治疗,首先需要明确其病因。不同的病因对应不同的治疗方法:

1. 肝炎:病毒性肝炎的治疗通常包括抗病毒药物和支持治疗,重病例可能需要住院观察。对于酒精性肝炎,戒酒是关键。
2. 肝硬化:肝硬化的治疗主要是控制病情进展,避免并发症的发生。患者应遵循低盐饮食,限制液体摄入,并定期监测肝功能。
3. 胆道阻塞:对于胆道阻塞,可能需要手术或内镜治疗来解除阻塞,恢复胆汁的正常流动。
4. 溶血性贫血:溶血性贫血的治疗通常包括针对病因的治疗,如免疫抑制剂或输血等。
5. 肝癌:肝癌的治疗包括手术切除、肝移植、化疗和放疗等,具体方案需根据患者的病情而定。
总之,成人全身发黄及眼睛发黄的现象是一个重要的身体信号,可能预示着潜在的健康问题。对于出现黄疸的患者,应及时就医,进行齐全检查,以确定病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。早期诊断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,避免病情的进一步恶化。










